在线免费法律咨询
问题类型: 我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一下;
我的问题紧急,需要委托律师;
我要打官司了,想找个好律师;
详细内容: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qq:
 
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社会与法 浏览文章

这社会怎么啦?女司机被打,为何那么多人叫好!?

时间:2015年05月07日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

为什么被黑的总是“女司机”

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再度让“女司机”群体跟着躺枪。微博上,那些黑“女司机”的段子又借机泛起:“今天开车在路上缓慢地走着,一个女司机开车迎面而来,忽然我看见她的雨刮动了起来,这时我一脚刹住,因为我知道她要转弯了”……

事实上,黑“女司机”已成一种风尚。若你在新闻里看到“女司机”,其形象大抵就是:把油门当刹车,倒车必出事故。以至于,眼下女司机成了“智癌”“不靠谱”的代名词。而类似“成都姑娘驾照两年考了19次”的新闻,也应景地配合了这种形象固化之需。若把视野拉到更远会发现,在媒体报道中,当造成事故的司机是男性时,通常不会刻意强调其性别,但若是女性,新闻必定要突出“女司机”这一关键词。

龙应台曾撰文感慨:“我很遗憾我是个女的”,她被介绍时通常被说成是女作家而非作家。而女司机也无异于性别歧视在交通领域的体现:社会在渲染这类词眼时,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归结事故原因——“女司机”本身也是事故原因之一。

这是种傲慢与偏见:在性别比较学中,确实有研究表明,生心理条件决定了,女性在方位感、应变能力等方面通常不如男性,但更谨慎;男性飙车、酒驾等情况出现几率则高于女性。有媒体报道,北京交管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有139.8万女性驾驶员,占全体驾驶员总数的30.7%,可女驾驶员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事故总共只有176 起,仅占一般程序处理事故总数的3.3%;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仅占当年事故总数的2.2%。而对车辆投保时,女性司机所缴纳的保费也低于男性,这也跟二者开车风险的高低挂钩。

将“女司机”污名化,是社会分工中“病态的男权视角”残留的产物,也是男权本位观念对女性突破垄断的排斥,其基本手法就是以偏概全。像该事件中,卢某违规变道确实问题不小,可它无关性别,只是个体责任问题,用不着用“女司机通病”来为其背锅。

服务导航

扫扫加微信
微信号:
15333828211

律师免费咨询:
1873991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