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法治政府,重在依法行政。在具体行政管理中,需要法律专业人士为依法行政提供建议参考,为社会治理提供法律服务,这一群体就是法律顾问。在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顾问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的“标配”。 重大决策出台,法律顾问必到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四中全会闭幕后,浙江省省长李强回到杭州,第一时间组织省政府法律顾问,召开了一场工作座谈会。 “省长开门见山,会上第一句就是‘围绕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我们想听听大家的看法’。”虽然会议距今已有半年多时间了,但是作为省政府法律顾问之一,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主任章靖忠仍然对那场会议历历在目。“大家畅所欲言,会议气氛热烈,我当时发了言,主题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如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时至今日,对于自己和政府“打交道”的情况,章靖忠用“渐入佳境”来形容。“之前有很多律师反映,法院民商案件受理不堪重负,仲裁机构案源却较为有限,造成后者‘有力没处使’。我向省政府建议,应充分发挥仲裁解决经济纠纷作用,推动地方仲裁事业发展,得到了肯定。” 近些年来,各地政府密集出台法律顾问聘请办法、工作规则等一系列文件,对法律顾问工作加以鼓励和规范,使其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从早期为政府担任代理人参加诉讼,到如今协助政府审查法律文书、为政府重大决策事项提供法律意见,从早期的“事后处理”到如今的“事前审查、事中跟进”,法律顾问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宽广。 “政府领导往往思考政策的问题多些,我们更多的是考虑法律问题。这样,政府决策就多了一种视角,多了一份思考,多了一份决策科学的保障。”从事多年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的黑龙江利和律师事务所夏炎焱,深有感触。 “真不容易,总算批下来啦!”前段时间,山东省临邑县政务中心副主任高鹏终于松了口气,他说,“拟定这份《临邑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历时6个多月,六易其稿。” 文件“难产”,是卡在了曹法东这儿。曹法东是当地法制办副主任,也是县政府常年法律顾问之一。严谨的曹法东不放过文件可能出现的任何纰漏。“文件第七条规定涉及进入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平台公开交易的范围,原稿中为‘使用国有资金(含财政性资金)投资以及国有投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应招标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我们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发现,还应加上‘政府投资’这一项,才算完整。” 眼下,每逢重大决策事项研究、重要合同审查、各项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临邑县政府必请法律顾问到场。“过不了法律顾问那一关,我这儿就不签字。”这是临邑县县长林春元常说的一句话。 “村村有顾问,人人讲法治”的氛围正在形成 当然,政府法律顾问,不只是停留在列席政府会议、审查政府文件上,更要走出机关大院,到群众中去,为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实践证明,察民情、解民忧,能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更好地结合起来,能为政府提供更科学的建议参考,能让更多的领导干部信仰法治。 4月25日晚,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官塘村村民郭道兰,因病被送至医院。不幸的是,在辗转路途中,尽管有医生的紧急治疗,郭道兰还是不幸死亡。事发后,死者家属与院方发生了激烈冲突。 关键时候,法律顾问发挥了作用!“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我更容易获得村民信任。我耐心向村民解释,告诉他们法律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经过7天的协商,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官塘村法律顾问、安徽净源律师事务所律师陶承群说。 “这要是在过去,很容易诱发更大的冲突,局面不可收拾。”据郑蒲港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今年1月起,新区管委会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为每个村都配备了一名法律顾问。 尝到甜头的不仅仅只有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如今,各地都把法律顾问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纷纷建立“村村有顾问”制度,甚至有些地方还提出,“法律顾问要24小时开机,村民有需要,立即联系到”,“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每月必须有若干工作日在村里值班”。 时间久了,法治思维逐渐在全社会“扎根发芽”,从各级领导干部到广大村民百姓,都开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