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免费法律咨询
问题类型: 我有法律问题,需要咨询一下;
我的问题紧急,需要委托律师;
我要打官司了,想找个好律师;
详细内容:
您的称呼:
联系电话:
qq:
 
资讯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律所动态 浏览文章

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思维?

时间:2014年06月27日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

二、逻辑性思维。

法律规范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法律的适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性。企业家需要掌握一定的适用法律的逻辑。运用逻辑思维适用法律规范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三段论的推理。

三段论推理最著名的一个案例是苏格拉底的三段论:凡是人都要死的(大前提),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结论)。

法律适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三段论的演绎推理的过程:

T——R (具备T构成要件者应使用R法律效果)

S——T(待决案件事实符合T构成要件)

S——R(该待决案件事实应使用R法律效果)

例如:

(1)故意杀人者应判处死刑。

(2)A故意杀死了B

(3)A应该判处死刑

法官在进行法律判断时,通常是运用三段论法,即以法律法规为大前提,具体确定的事实为小前提,来推出适用法律的结论,这成为法律判断的程式。企业家在遇到与法律有关的管理事务,也需要运用这种法律思维进行判断。比如,“法律规定“企业与员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要支付双倍工资”,企业与员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就要向员工支付双倍工资,所以企业要健全人事制度,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中类似的很多管理问题,企业家都可以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去推敲。只有经得起逻辑推敲的决策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科学的决策。企业家在决策时,如果感觉某些事情逻辑上有疑问、相应的法律后果不能确定,那么此时就是借助法律人士的恰当时机。另一方面,当法律专家提出了法律论证方案时,企业家也只有掌握了这一法律思维方式,才能真正理解法律人士的方案,并根据其建议作出最恰当的决断。

三、厘清概念的思维

“法律是一套规范体系,也是一套概念体系”。“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都是通过法律概念来表述的。因此,要正确适用法律规范,就必须先正确理解、正确掌握这些法律概念”(梁慧星语)。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厘清概念是进行法律判断的前提。任何事务都是有内涵和外延的,不同事物之间的属性、特征和后果,不但可能存在差别,更有可能截然不同。比如“被告”和“被告人”,“定金”与“订金”、“无罪”、“罪名不成立”和“撤销指控”,都是看起来差不多、在法律上截然不同的定义。因此,法律人在处理法律事务时,第一反应都是追求定义,通过敏感的探寻和敏锐批判,才能趋近把握事务的准确定义。

企业经营者虽然不需要像法律人那样对法律概念了如指掌,但也需要形成缜密的追究定义的思维习惯,尽量用确定的语言去描述清楚事物的内涵和外延,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范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商业的概念与法律的概念有时是有重大差异的,法律文件中不要乱用商业概念。比如,商业上的“代理”是一种分销策略和渠道经营的营销模式,代理权是指经销商有权经营这个品牌的产品,是合法的渠道商;而作为一种法律概念的代理则是指由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从事一定的行为,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实施行为,其法律后果均由被代理人承担。这两个定义的法律后果截然不同。在商业实践中,有很多代理商的授权书就模糊了这两种定义之间的差异,在进行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时产生分歧,使得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服务导航

扫扫加微信
微信号:
15333828211

律师免费咨询:
18739913255